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北大校长将“鸿鹄志”,念成了“鸿皓志”你的学历能当北大校长??

昨天,在120周年校庆活动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了重要讲话。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林建华校长却当众将“鸿鹄志”,念成了“鸿皓志”。一时之间,观众感到颇为错愕。 要知

11.jpg


昨天,在120周年校庆活动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了重要讲话。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林建华校长却当众将“鸿鹄志”,念成了“鸿皓志”。一时之间,观众感到颇为错愕。

要知道,在初中语文课文《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已然成为激励青少发愤图强的名句。堂堂北京大学校长,竟然将“鹄”读为“皓”,显然与眼花没有关系。


今天下午,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致同学们》公开信,对本次事件进行了回应。

因为你这个校长,从此‘北大’更名为了‘鸿浩大学’,简称‘浩大’。你的道歉,更辱没了中华古今教育界的尊严。同意并支持‘林建华校长辞职’的要求和声讨

12.jpg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尽管林建华校长念错了一个字。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2018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120年校庆活动上发表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演讲(价值线有删减),还是值得一览。

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

——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4日


林建华校长在120年校庆致辞中说: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并以个人名义,感谢大家的到来。

微信图片_20180508143657.jpg

寻求民族的未来路

120年前,甲午战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改革旧教育、建立新学堂,成为了变法的第一要务,北京大学也由此而生,并从一开始,就以探求民族的未来为己任。

戊戌变法迄今的120年,中国的变化可谓波澜壮阔。当时的中国危难深重,维新变法、兴办新学是为了救亡图存。自那时起,北京大学就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引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点燃“五四爱国运动”的火炬;从率先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北方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从开创中国的现代大学学制,开研究生教育先河,到在战火的硝烟中,千里跋涉,与清华和南开一起创建西南联大;从改革开放,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百年校庆,推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120年来,北京大学始终坚守着建校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庄严承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福祉,不避艰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微信图片_20180508143712.jpg

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这也是北大发展最好最快的40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使我们以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大的信心,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和北大实际,全力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

北大的核心使命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我们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设多样化的专业教育体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立德树人,构建通识教育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努力使学生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

学术队伍是大学的核心。优秀大学最重要特征就是能够聚集最有潜力的学者,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术发展环境,使他们成为杰出学者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教师。我们积极推进人事体系改革,完善教师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营造良好制度和文化氛围,使“近者悦,远者来”;我们全面实施新的更有竞争力的教师聘任、评价和薪酬体系,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成长。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聚集和培育了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产生推动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是北大学术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面向学科前沿,组建跨学科研究机构,鼓励跨学科合作;我们推进院系综合改革,促进学科调整,增强院系活力;我们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合作共建应用研究机构,推动产学研合作,聚集社会资源,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装备精良、在许多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大学是高度依赖个人创造力的学术机构,大学管理的真谛就是使每个基层组织、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充分释放出来。大学的治理体系改革应当着眼于院系、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学部建设、权力和资源配置重心下移,增强院系自主权和发展活力。今天的北京大学是一所对未来更有信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校。

120年光阴,转瞬即逝。北京大学从一个旧体制脱胎出来的婴儿,已经成长为屹立于世界的现代大学。先贤们的渴望、追求和对未来期许,很多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那些已经淡出人们记忆纷争、质疑、疑惑和彷徨,都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北大从未忘怀肩上担负的家国责任,始终坚守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以敢为天下先和大无畏的反思与批判精神,激励自己不惧艰险、砥砺前行。这种精神和价值理念,已深深根植在北大人的灵魂深处,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举止言行。

迎接未来挑战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120年并不短,但与世界上动辄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著名学府相比,北大仍是很年轻的,我们还需要在未来时光的流淌中,增进学术积淀,累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今天,北京大学正处在第二个甲子的终点上,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上。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在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也曾讲道,“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一个新的甲子,北京大学如何能够不辱使命,续写新的绚丽篇章?这是北大和北大人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新时代,新的技术、新的中国、新的世界、新的未知,所有这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向我们涌来。我们将面临两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信息和智能科学引发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大学对知识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这一场新技术革命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存和生产方式。二是国际化和中国的兴起。中国变化太快了,短短几十年,就从基础薄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让世界错愕,就连我们自己的很多人也还没有完全适应。世界的变化也太快了,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诱发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政治思潮。

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触及到了人们的观念和灵魂。历史的沉积与未来挑战、传统观念与新技术、平静的校园与喧嚣的社会,过去的、今天的和未来的,都在校园中相互撞击和博弈;技术至上、功利主义开始蔓延,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确信的力量。人们前行的脚步如此之快,已经把自己的观念和灵魂抛在了后面。一些人变得焦躁不安,于是开始质疑新技术、质疑全球化、质疑一切,甚至质疑人类的未来。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哲学家的思辨,更需要所有人共同的行动。这个时代并不缺旁观者,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共同价值、共同愿景是社会的、也是大学的基石。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与人文精神唤醒人们的良知。引领社会风尚,将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责。

微信图片_20180508143725.jpg

今天的北大像是一座桥,连接着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人们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过去,眺望未来。应对新技术时代,需要我们创造更多的新思想、新文化、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面对国际化挑战,需要我们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使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读懂世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人类共同体。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请相信,作为“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北大,作为“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北大,一定能够担负起时代重任,守正创新,迎接挑战,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胡景北:我要求林建华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的理由

微信图片_20180508143732.jpg

《我要求林建华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的理由》

昨天,5月5日,作为北京大学校友,我在微博上提出“要求林建华自请辞职,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如果林不自请辞职,呼吁教育部免去林建华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我的理由如下:

1.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一个人必须有担当。大学校长有担当的标志性表现,就是一旦有错便承担责任,严重和低级错误更须辞职。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流,关键特征之一就是校长有担当,有错便辞职,大学声誉和水准才得以保持。北京大学不但正在争取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且本身做为中国最高学府和学术界楷模,校长必须有担当。犯错辞职,应当是北京大学和其校内校外的校友对校长不容置疑的要求。

2.林建华的错误属于低级错误。这类错误与学者身份、尤其与高等学府(遑论最高学府)校长的身份完全不符。一位教师犯这类错误便会使自己声名扫地,一位大学校长尤其是北京大学校长犯这类错误更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原谅或自辩的。这里,林建华是否出身书生世家,林建华是否受到正常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林建华的报告稿是自撰还是他人拟就、林建华道歉是否诚恳之类的问题都无关紧要。在这里,其决定作用的是大学校长在知识层面上必备的资质。我完全相信林建华在别的职务别的工作上会很优秀。但是,林建华的这类低级语言错误至少表明他的才华和学识不足以担任高等学府校长:他当年应当自觉地拒绝校长的任命,今天他应当自觉地辞职。

3.林建华错误的恶果巨大。林建华的低级错误与常说的比如言论和法律等方面的严重错误不同,后者往往在历史上尚可商榷,前者则直接是知识的低下。北大历史上,胡适陆平丁石孙诸校长的对错与否和严重程度,既可以争论,也不会影响北大在学术界在历史上的声誉。但林建华低级错误直接拉低了北大的层次,降低了北大的声誉。北京大学今年是一百二十年生日。我相信,到它一千二百年生日的时候,人们即使不记得林建华,人们也一定会提及北大校长读错中学生必会字词的故事。是的,比起当今的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林建华作为北大校长的低级错误更可能在千年后依然流传,给北大蒙羞,给我们这几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蒙羞。林建华在道歉信中说他的这个错误的“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也许对他个人是如此。但他应当想到对北京大学对中国的成本:北京大学蒙受了高得几乎不可承受而且必然永久如影随形的成本,中国在世界学术界蒙受了无从辩解的耻辱。

4.林建华的道歉信令人失望。他的道歉信不但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并回避自己是否达到校长资质的问题,而且对大家的关注“感到失望”。如果他的道歉真诚,他应当感谢大家的关注,并把大家的关注视为自己提高学识的动力;因为,没有大家的关注,他可能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北京大学对中华民族的损害。我可以大胆地说,对社会就自己错误发出的关注“感到失望”,这是没有任何一位合格的大学校长、更不应当是中国最高学府并争取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可能说出的话。

5.最后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林建华的思想观念完全错误,对于北京大学更是一种致命的错误。在其道歉信中,林建华再一次复述他的观点:“焦虑和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然而,五四运动就发自于当年北大人对中国传统的质疑和中国命运的焦虑。五四运动创造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至今影响着我们,五四运动创造的北京大学价值观至今弥漫在北大校园。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青年学子向往之处和历代校友心系之处,就是因为它不但生发了中国大学对国家对未来的焦虑和质疑,而且始终保持了这样的焦虑和质疑。事实上,正是这样的焦虑和质疑才能让民族让人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未来,不断地做出选择并走向未来。没有焦虑,没有质疑,再坚定的信心和勇气,都只能让民族和人类的脚步在时间的流淌中重复过去,而不可能走向未来,就像黑格尔对我们中华民族只是重复历史所说的那样。所以,林建华不但在学识上完全不足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而且在思想理念上更不足以担任负有为民族为人类探索未来责任的北京大学的校长。

附带说明一下我的北京大学校友身份:胡景北,1981年2月至1984年7月在北京大学学习,系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018年5月6日


关键字:
上一篇:戴泽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戴泽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戴泽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为您推荐

Copyright © 2005-2017 by www.vid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9595110 总台服务中心
今早快讯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481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