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郑艺先生因病去逝。 郑艺,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哈尔滨画院副院长、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哈
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郑艺先生因病去逝。
郑艺,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哈尔滨画院副院长、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油画艺委会主任。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
《驰骋的心》 160x130cm 布面油画 1996年
在当代中国油画史上,郑艺的作品曾一直被定格在“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的流派之中。这种所谓的“现实主义”是指题材的选择,而“写实主义”是仅就其创作的手法和技巧。这一点,甚至连郑艺自己也无可奈何地任其评说。事实上,这种概念先行的理论界定和划分不仅阻碍了我们对郑艺绘画解读的深入,而且更会局限了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精神品质的完整性。因此,对郑艺绘画的正确解读,也正是我们应该加以逾越的一种由思维惯性而形成的审美盲点和误区。
其实,大凡优秀的绘画作品,其蕴涵的精神质素是无所穷尽的。所以说,任何一种设定的概念和阐释都会以损耗它自身的丰富性而付出相应的代价。绘画,应当以它自己的方式和个性特征,在静谧的一隅,从容地自我呈现和默默地自我言说。
无疑,在当代纷纭的画坛上,郑艺的作品便具有了这样特立不群的艺术品质。
【回顾】郑艺创作谈
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个家庭靠诚实认真的学习劳动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我从中受益,我的绘画起源于家族,来源于生活,我的艺术植根于对生活的非凡感受与深刻观察。呈现于眼前的,是我几年来创作的部分作品,它们记录了我对人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折射出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我的少年时代是伴着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大师的画册度过的,受这种文化熏陶,我对家乡美丽的松花江、辽阔的东北平原有着极强的感受,这种感情经验在我以后的创造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981年我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4年严谨刻苦的训练,使我扎实地掌握了油画技法,真正步入油画艺术之门。1985年毕业后到哈尔滨画院任创作员,这无疑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创作空间。特别是2003年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使我的视野更加宽广,观念更加包容。
《寂静的村庄》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我喜欢描绘平凡的事务,用精巧写实的笔触,透过对乡土的浓厚感情,抒写平淡生活中包含的哲理。面对纷繁的流派和各种时尚的涌入,在这形式与技术花样翻新的年代,我忠实于自己的美学原则远重于迎合某种艺术时尚。在我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牛羊,还是大地、土墙,都被赋予了某种象征的寓意,不仅蕴藉着我从少年时代就有的感情体验,而且融入了我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
我对北方乡土十分热爱与关注,这块近乎无边的大地居住着我许多亲朋好友,我虽生长在省城,但对乡间的一切,对大自然有强烈的新鲜感、对比感,然而这并非我画北方乡土的根本原因。乡土的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表层的东西,我想借此表达我个人的人生理念,或者说是试图寻找一种恒久的哲理。1989年我创作了油画《北方》,运用纯正的写实手法描绘了一群奔走的羊。我特意保持了除羊之外所有物象的单纯和统一。这种有意地删除,排除了对生活场景的再现,证实了我以具体的物象展示具有象征意义的追求,芸芸众生的羊群展示生命的奔波、诉说生命的顽强。我的油画《走近永恒》描绘了老人、斜阳、土墙等瞬间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概括,其中包含了对美好事物,对人生将逝的伤感与惆怅。这里不是一个诗化的、静止的结局,而是表现一个在历史进程中正在趋向消失的环节的瞬间,在这个瞬间里隐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它包含的可能性也可以说是无穷的,对这一环节的理解、超越,才是画面真正要说的东西。油画《驰骋的心》正是这样,深邃湛蓝的天是灵感的源泉,杂草丛生的乡土泥墙是人类生长的起点。用沉静、庄严、规律、耐心与无休的梦幻,不矫饰,不做作地把敦厚、胆怯,裹着大衣,隐藏着原始力量的农村青年淋漓尽致的加以展现。这里没有荒谬、脆弱,只有贫穷与柔弱,深蕴着伟大精神和不朽的道德力量,似乎漫不经心的审美视角,轻松柔和自然的语言表现,把和谐秩序展示给热爱生命、关注人生的人们。
油画《眺望新世纪》是继《驰骋的心》之后,又一用写实手法展示东北农民精神面貌的创作。我喜欢写实油画,它包含了绘画艺术的诸要素,它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它既是一种媒体,又是一种艺术,它是超越客观真实的。我以朴素的情感,描绘了一位体魄强壮的青年农民,直立、双手插兜,昂首挺胸眺望远方,眺望着未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他也充满希望。作为男人,是贫、是富,都要跨入新世纪,顶天立地的构图,强化了男人的责任和力量。体现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身上那种有希冀、有勇气、不服输,刚毅又迷茫的民族精神,展示了当代农民在辛苦的生活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晚秋》 120x18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只要画家有高超的情怀,就不难表现出一切事物的崇高之美。我努力挖掘生活本身的美,力争使作品关注现实,但又游离生活原型,努力追求现代艺术品格,但又与流行派拉开距离。油画《步步都是希望》取材依旧是北方农民的原型,这位老农常常使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褐红的脸庞是终日劳作在太阳下的迹象,正因为是生活的主人,所以他觉得活着步步都是希望。当我画完这幅画时,画中老人的儿子从报刊上看到了这幅画,几经周折找到了我,农民的儿子纯朴真诚,拉着我的手憨笑无语,画中的老人已去世,儿子更加理解、思念父亲,作品成了永恒的纪念,那真是令人感动的一幕。
油画《炽心已飞》中的劳动者,虽然还不能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无论环境怎样艰苦、劳动怎样繁重,已经都压抑不住他对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向往和追求。他抱着耙子发泄内心的激情,真正做到了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完全是当代农民的坚毅、坦诚,是智慧地参加劳作。
对真正的艺术品来说,其含义不应该是单一的。画家的构思、技法、艺术原则都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中,欣赏者也同样以现代观念来看待、审视现代作品。艺术作品之所以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产物,不仅在于反映现实,更在于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和揭示该时代、该社会人的状态,人对自身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理解。在创作中,把东北乡土鲜明化,这种真实的乡土感受,包括外在的细腻观察和描绘及内在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是我多年来的艺术主旨。每到乡下,面对稀松平常、贫乏简陋的场景,我都力求挖掘出不平凡的题材。我在人们不经意的平常光景里,或在居住日常可见的琐事中,在场景的各种角度、形态、光线等自然元素中,寻找能够与自己内心深处不平常的情怀相沟通的契机,尽力捕捉住它们,追求美感因素,并随着自我精神的注入,挖掘深入表现的可能性。贫困粗陋甚至乏味的事物有时更能让人感动与惊奇,更具有宁静、深远的意境。油画《蕴》正是描绘乡村司空见惯的景物,池塘庄稼漫草,人迹车辙小道,构成的令人魂牵梦萦的神奇大地。这里有童年和青春的水乳交融,这里有奋斗的激情奔涌。在这里,我与朋友盘桓驻足,领略诗情画意,欢乐安静,还有荣誉奔忙。
《美丽的梦想》 130x16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艺术作品必须能触及情感与心灵。作为画家,与以文字表达精神的作家、哲人、理论家不同,画家只能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独特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意志。优秀作品形成的视觉氛围,是无法用别的语言、方式来取代的。只要下了苦功,有了刻骨铭心的生活经验,有了血肉相连的感情交融,有了亲近大地的匍匐与谛听,有了对于人民音容笑貌的记忆和欣赏,你画出来的人、生活、情感就能充满真情,充满趣味。一幅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好的作品,不但体现出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格力量的显现。去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是开创艺术事业新局面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的作品,表现人民、讴歌生活,描述了生命的生存状态,同时昭示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在这条路上,我将做持久不懈的探索与努力。